七里滩阻风

一棹麋城下,风高浪拍天。
滩头千橹避,沙尾万舟悬。
余霭浮孤鸟,残阳曳暮蝉。
沧江虹贯月,谁问米家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里滩风浪险恶的壮观景象,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险境:诗人乘船刚到麋城(地名),就遇到狂风掀起滔天巨浪。用"拍天"形容浪高,画面感极强,让人仿佛看到浪头要拍到天上去的骇人场景。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风浪的威力:平时繁忙的滩头此刻所有船只都在躲避("千橹避"),而远处的沙洲边却能看到许多船只被风浪掀得悬空摇晃("万舟悬")。接着镜头转向自然景物:雾霭中孤独的飞鸟,夕阳下奄奄一息的蝉鸣,这些意象都强化了环境的险恶和人的无助。

最后两句最有深意:诗人看到风雨后的江面出现彩虹贯月的奇景,却突然联想到米芾(宋代书画家)的小船——这里用"谁问"暗示在自然伟力面前,人类的文化成就(米芾代表艺术)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这种由壮阔景象引发的哲学思考,让整首诗从写景升华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给惊涛骇浪的特写,再拉远展现避难的船队,最后用彩虹空镜收尾,留下悠长余韵。普通人读来既能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也能体会到那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很渺小"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