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陪祀

雪霁郊坛对越时,恍疑朝拱万灵知。
深宫慄慄应无斁,上帝洋洋若有私。
运际贞元天地合,节临亥子斗杓移。
闭关已得扶阳力,定有春辉遍海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南郊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表达了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国家繁荣的祈愿。

前两句写雪后天晴,皇帝在郊外祭坛举行祭祀仪式,仿佛能感受到万千神灵都在注视和参与。这里用"恍疑"二字,既写出祭祀时的庄严肃穆,又暗示人与神灵之间的神秘感应。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祭祀时的感受:皇帝在深宫中怀着敬畏之心,不敢有丝毫懈怠;感受到上天似乎也在关注人间。诗人认为当时正值太平盛世("贞元"指盛世),时节更替("亥子"指冬春之交),暗示国家正处于吉祥的时刻。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升华:通过这样虔诚的祭祀,一定能获得上天的庇佑,让春日的温暖阳光普照天下。这里"扶阳力"指帮助阳气增长的力量,寓意国家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好时机。

整首诗通过庄严的祭祀场景,表达了"天人感应"的传统思想,既展现了皇家祭祀的隆重仪式感,又寄托了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雪霁)、时节变化(冬春之交)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营造出神圣而充满希望的氛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