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其一

血洗舟山浪作堆,羽书又报海南来。
英雄效死偏无所,上相筹边别有才。
竟尔和戎曾地割,是谁揖盗又闻开。
从今敢笑陈涛败,房琯犹曾战一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悲愤的笔调揭露了晚清时期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统治者却软弱无能的现实。

前两句用"血洗舟山""海南来"描绘外敌接连入侵的惨状,像海浪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浪作堆"这个比喻很形象,把侵略者的凶残和攻势的凶猛都表现出来了。

中间四句直接批评当权者:爱国将士想拼命抵抗却找不到用武之地(英雄效死偏无所),而朝廷重臣所谓的"筹边"策略(上相筹边别有才)竟然是割地求和(竟尔和戎曾地割),还愚蠢地敞开国门让强盗进来(是谁揖盗又闻开)。这里用"和戎""揖盗"等典故,暗指清政府像历史上的卖国贼一样懦弱。

最后两句用唐代房琯在陈涛斜战败的典故说:现在连战败都算光荣了,因为房琯至少还敢打一仗,而现在的统治者连仗都不敢打就直接投降。这种"敢笑"其实是含着血泪的讽刺,比直接骂更让人心痛。

全诗就像一篇战斗檄文,把对外敌的痛恨、对爱国者的敬意、对卖国者的鄙视都写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怒其不争"的悲愤——不是我们打不过,是当官的压根不想打!这种情感在今天读来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