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万年山罗汉树

罗汉岭头罗汉树,开辟馀工所钟聚。
百围直上摩紫霄,铁剥犀空自无蠹。
积年魔怪不敢栖,暂过鸾凰却回顾。
初晴偃干碍云霓,欲雨蟠根起烟雾。
声回浪吼东海鲸,影落云侵石桥路。
气陵太古化儿惊,势压群材梓人惧。
阳开阴闭资指南,地弼天承赖撑拄。
凡斤俗斧远遁逃,黛色苍皮未须疏。
岩灵树异如相语,杰叶豪柯翠云覆。
冰霜坐阅无古今,合抱云仍仰雄据。
岂同涧梓与壑楠,未历千年随草腐。
我来骇识天下奇,斗酒浇之共轩翥。
行人莫拟明堂柱,险径无来万牛处。
盛时要用真栋梁,宜使巇危可平骛。
指呼刊凿动六丁,匠氏仍烦修月户。
辅隆广厦蔽苍生,何止增华万年趣。
悬崖黯惨阴风吐,振谷徘徊忽号怒。
纤梢啸舞山雨来,石走雷轰鬼神怖。
未容造次搜奇句,五百尊师所呵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生长在天台山万年峰上的神奇罗汉树,通过夸张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树木的雄伟不凡和自然生命力。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树的超凡形象
诗人用"百围直上摩紫霄"形容树干粗壮高耸入云,"铁剥犀空"说树皮像铁甲般坚硬,连蛀虫都无法侵蚀。这棵树不仅体型巨大("势压群材"让其他树木显得渺小),还具有驱邪的神力("积年魔怪不敢栖"),连路过的凤凰都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

2. 动态的生命力
诗中用一系列动态场景表现树的灵气:晴天时树冠能触碰云霞("碍云霓"),雨天树根会升起烟雾;风吹过时,树声如海浪咆哮,影子笼罩山间石桥。最精彩的是描写暴风雨来临时的场景——树枝狂舞带动山雨,飞沙走石如同鬼神发怒,充满视听冲击力。

3. 象征意义
诗人强调这棵树不同于普通树木("岂同涧梓与壑楠"),它历经千年冰霜依然挺拔,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后半段突然转向现实寄托:希望这样的栋梁之材能被用于建造广厦庇护百姓("辅隆广厦蔽苍生"),而不仅是作为观赏奇景。

4. 艺术手法
全诗采用"由实入虚"的写法,先具体描写树木形态,再引申出哲理思考。比喻尤为出彩,比如把树影比作鲸鱼游动,把风雨中的树比作挥毫泼墨,把树皮裂纹比作犀甲纹路。最后"五百尊师所呵护"的结尾,给古树披上一层宗教神秘色彩。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既写出了自然界震撼人心的壮美景象,又通过树木寄托了人才使用的社会理想,把写景、咏物、抒怀完美融合。诗中磅礴的想象力和跳跃的时空感(从太古到当下),让人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以小见大"的独特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