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浊酒一杯自酌酬,囊中不必问提流。
卑卑此日无高论,秩秩谁人莫大猷。
李杜那能降巷伯,孙刘似欲拟荆州。
乘桴未可浮沧海,且揭离骚读远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偶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情感复杂而深刻。

首句“浊酒一杯自酌酬”,诗人独自饮酒,自我安慰,显示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他并不在意生活的琐碎,也不去计较物质的得失,因为“囊中不必问提流”,他更关注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卑卑此日无高论,秩秩谁人莫大猷。”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他认为当下的世界充满了平庸与低俗,没有人能够提出真正高明的见解,也没有人能够实现伟大的理想。诗人对这种现状感到深深的无奈。

“李杜那能降巷伯,孙刘似欲拟荆州。”这里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李杜(李白、杜甫)和孙刘(孙权、刘备)。诗人感叹,像李白、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也无法改变现实中的平庸,而孙权、刘备这样的英雄人物,似乎也只是在追求权力与利益,没有真正的远见。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乘桴未可浮沧海,且揭离骚读远游。”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逃离现实困境的无奈,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理想。他选择通过阅读《离骚》这样的经典作品,来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与力量。《离骚》是屈原的名作,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批判,诗人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不屈精神。他虽然感到孤独与无奈,但依然通过阅读与思考,寻找着内心的力量与方向。这种情感复杂而真实,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周用

(1476—1547)苏州府吴江人,字行之,号伯川。弘治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正德初,迁南京兵科给事中,进言谏迎佛事及镇守江西中官不法事。迁广东布政司参议。嘉靖中,历官南京工部、刑部尚书。九庙灾,自陈致仕。后以工部尚书总督河道,官至吏部尚书。有《周恭肃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