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行
六月三日潮接天,江水入河河入田。
农夫一片哭声起,可怜辛苦今尽捐。
上田下田深数尺,水势直与官河连。
老翁登床急,小妇抱儿泣。
鸡犬屋上啼,马牛冢边立。
哀哀疾走鸣县官,万灶炊烟忽无色。
县官为申文,上达大府闻。
一日委员十数辈,江南江北何纷纷。
勘灾来,小民喜。
官无言,灾已矣。
官来岂不恤民艰,直陈恐失大府指。
呜呼勘灾灾不成,县官在旁徒吞声。
沿江一千里,民恨不欲生。
送官走且诉,听者难为情。
闻说今年仍索租,流离之民胡为乎。
民何辜,天不可呼,况复东窜西走儿寒女饥之穷途。
吁嗟呼!
县官不能主,吾民毋怨苦。
犹幸父母慈,清俸先分汝。
朝给饼,暮给钱,民之颠连或可补。
贤乎贤乎吾明府。
农夫一片哭声起,可怜辛苦今尽捐。
上田下田深数尺,水势直与官河连。
老翁登床急,小妇抱儿泣。
鸡犬屋上啼,马牛冢边立。
哀哀疾走鸣县官,万灶炊烟忽无色。
县官为申文,上达大府闻。
一日委员十数辈,江南江北何纷纷。
勘灾来,小民喜。
官无言,灾已矣。
官来岂不恤民艰,直陈恐失大府指。
呜呼勘灾灾不成,县官在旁徒吞声。
沿江一千里,民恨不欲生。
送官走且诉,听者难为情。
闻说今年仍索租,流离之民胡为乎。
民何辜,天不可呼,况复东窜西走儿寒女饥之穷途。
吁嗟呼!
县官不能主,吾民毋怨苦。
犹幸父母慈,清俸先分汝。
朝给饼,暮给钱,民之颠连或可补。
贤乎贤乎吾明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洪水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官府救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和底层百姓的无助。
开头用"潮接天"的夸张手法表现洪水来势汹汹,田地被淹,农民辛苦耕种的庄稼全毁了。"老翁登床急,小妇抱儿泣"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灾民的慌乱无助,连鸡犬牛马都失去了栖身之所。
中间部分讽刺了官府的救灾行动:虽然派了十几个官员来"勘灾",但都是走过场。县官不敢如实上报灾情,怕得罪上级。百姓满怀希望来诉苦,却得不到实际帮助,还要照常交租税,这揭示了官僚体系的冷漠与形式主义。
最后部分写县官的个人善举:用自己微薄的俸禄救济灾民,早晚分发食物钱财。这里的"贤乎贤乎"既是对这位县官的称赞,也暗含对整个官僚体系的失望——百姓的生存只能寄望于个别官员的良心发现。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灾害的残酷与官场作风的冷漠并置,突出了在灾难面前,普通百姓既无力对抗天灾,也难以指望官府的深刻困境。诗中既有对灾情的真实记录,也有对官僚体制的尖锐批判,更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