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见梅

孤根十月已先漫,不待春风破玉痕。
冷艳一枝何处见,竹边池阁水边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梅花,展现了它坚韧和冷艳的美。

首句“孤根十月已先漫”告诉我们,这株梅花的根部在十月的寒冷季节就已经开始生长,早早地展现出生命力。它不需要等待春天的到来,而是自己主动在寒冷的季节中破土而出,展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

第二句“不待春风破玉痕”进一步强调,梅花不需要春风的温暖,自己就能在寒冷中绽放。这里的“破玉痕”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冰雪覆盖下破冰而出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而坚韧的感觉。

第三句“冷艳一枝何处见”将目光转向梅花的外表。它虽然生长在寒冷的季节,但依然绽放出冷艳的花朵。这里的“冷艳”形容梅花既有清冷的气质,又有着艳丽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最后一句“竹边池阁水边村”描绘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它在竹林的旁边、池塘边的阁楼附近,或是村边的水边,这些地方都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觉。梅花的冷艳与这样的环境相得益彰,仿佛在寒冷的季节中带来了一丝生机和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赞美了它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坚韧和冷艳,同时也通过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力量。

史弥应

史弥应,字定叔,号自乐山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弥忠弟。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知连州。有《自乐山翁吟稿》,已佚。事见《甬上宋元诗略》卷八。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