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虞先生上京夏凉韵

登台美皆春,覆盆惨长夜。
谁能均苦乐,世道勤汎洒。
滦京逼穹昊,重纩度朱夏。
下方正喘汗,歊赫在炉冶。
南北各异宜,敢讶行化者。
倦游念苕霅,渔竿自堪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京城的炎热与百姓的艰辛,同时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用对比手法点出世道不公:登上高台的人享受春日般的惬意,而困在底层的人却像被倒扣的盆子罩住,永远处在漫漫长夜。诗人发出疑问:谁能让人间苦乐均等?这世道就像随意泼洒的水,毫无规律可言。

中间六句具体描写京城的酷暑:高耸的宫殿直逼苍穹,达官贵人穿着厚实的丝绵度过盛夏。而普通百姓在下方热得喘不过气,就像被困在熔炉里。诗人意识到南北气候差异本是自然现象,不该质疑执政者的作为,这里暗含讽刺。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厌倦官场生活的诗人,开始想念家乡苕溪霅水(浙江湖州一带)的清凉。他觉得不如回家钓鱼,这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才真正值得追求。一根渔竿的意象,与前面华丽的京城景象形成强烈反差。

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先揭示社会不公,再具象化描写阶级差异,最后回归个人选择,层层递进。诗人用"厚丝绵"与"熔炉汗"的对比,京城与江南的反差,生动展现了官僚阶级与平民的生存状态,最终传递出"不如归去"的人生感悟。语言看似平实,但热浪灼人的描写令人身临其境,对现实的观察也入木三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