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悯公得谥诗
滇南侍御人中杰,气如虹霓耿不灭。
壮猷早著剪萑苻,正色俄看冠朝列。
维时明祚丁未造,劫火烧天百川竭。
弄兵剧贼覆神州,食肉谋夫营蚁穴。
可怜国事无可为,但见乾坤日流血。
阉人夜半开九门,百万黄巾拥丹阙。
君王披发殉山河,宰执全躯效臣妾。
大臣命重小臣轻,劲草何知疾风烈。
一呼巷战千人靡,身首分馀立如铁。
但教心与赤日悬,肯惜身随天柱折。
腐肉馨香何处归,悯忠寺畔埋冰雪。
风雨犹闻啸国殇,沧桑未许磨残碣。
易名巨典隆圣代,特采嘉言表奇节。
百年幽沕一朝显,六诏山川增皦洁。
丈夫七尺即泰山,取义成仁在勇决,不尔芳名何卓绝。
君不见同时多少偷生人,一念蹉跎成瓦裂⑴。
壮猷早著剪萑苻,正色俄看冠朝列。
维时明祚丁未造,劫火烧天百川竭。
弄兵剧贼覆神州,食肉谋夫营蚁穴。
可怜国事无可为,但见乾坤日流血。
阉人夜半开九门,百万黄巾拥丹阙。
君王披发殉山河,宰执全躯效臣妾。
大臣命重小臣轻,劲草何知疾风烈。
一呼巷战千人靡,身首分馀立如铁。
但教心与赤日悬,肯惜身随天柱折。
腐肉馨香何处归,悯忠寺畔埋冰雪。
风雨犹闻啸国殇,沧桑未许磨残碣。
易名巨典隆圣代,特采嘉言表奇节。
百年幽沕一朝显,六诏山川增皦洁。
丈夫七尺即泰山,取义成仁在勇决,不尔芳名何卓绝。
君不见同时多少偷生人,一念蹉跎成瓦裂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热血沸腾的语言,歌颂了一位名叫赵忠悯的明代忠臣。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但见乾坤日流血")先刻画主人公形象——他是云南来的御史(监察官),像彩虹般气势不凡。年轻时剿匪有功,后来在朝堂上刚正不阿。当时明朝已到末日,天下大乱,农民军攻入京城。
第二部分("阉人夜半开九门"到"风雨犹闻啸国殇")用电影般的画面感描写亡国惨状:太监偷偷开城门,百万起义军杀进皇宫。皇帝上吊殉国,大臣们或投降或逃跑。只有赵忠悯带领百姓巷战,被砍头后身体仍屹立不倒。诗人用"身首分馀立如铁"这个震撼的细节,突出他钢铁般的意志。死后埋在悯忠寺旁,连风雨都在为他哀鸣。
第三部分(最后十句)是诗人的感慨:如今新朝为赵忠悯追封谥号,让他百年后重获荣耀。诗人用"丈夫七尺即泰山"强调:真正的伟岸不是身高,而是舍生取义的抉择。最后用"偷生人"作对比——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一念之差就身败名裂。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强烈对比:一是赵忠悯"立如铁"的刚烈与投降派的软弱对比;二是他死后被历史铭记与苟活者"瓦裂"下场的对比。诗人用"腐肉馨香"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告诉我们:肉体终会腐朽,但精神永远芬芳。全诗像一柄烧红的剑,既刺痛人心,又让人感受到忠义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