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秋月开金镜,浮云散碧空。
风吹榆戍北,露湿柳城东。
影满惊门鹊,光沈起塞鸿。
秦关今夜色,应与汉宫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关山月》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象和思乡之情的诗歌,通过秋月、榆树、柳树、门鹊、塞鸿等意象,展现了边塞之地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秋月开金镜,浮云散碧空”描绘了一幅秋夜明月高悬、浮云散去的美丽画面。这里的“金镜”比喻明亮的月亮,而“浮云散碧空”则是说云朵消散,天空变得清澈明亮。这句诗不仅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美好,也象征着内心的澄澈和期盼。

接下来的“风吹榆戍北,露湿柳城东”则转向了边塞的景象。榆树生长在北方,象征着边关的坚固和遥远;柳树则生长在东方,而“露湿”则暗示了边塞的艰辛与寒冷。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片苍凉、寂静的边塞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遥远。

“影满惊门鹊,光沈起塞鸿”进一步描述了边塞的夜晚景色。月光洒满大地,引得门边的鹊鸟受惊;而随着月光渐渐暗淡,塞外的鸿雁也飞起。这里“门鹊”和“塞鸿”是诗中的象征,它们被赋予了动态感,增加了画面的生气和生动感。

最后两句“秦关今夜色,应与汉宫同”则是将边塞的月夜景色与历史悠久的秦汉宫殿相比较,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无论是在遥远的边关,还是繁华的宫廷,今夜的月色都是同样的美丽。这不仅体现了月色的普遍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体来看,《关山月》通过对边塞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