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 前两句提到屈原和宋玉(“屈宋”),他们是才华横溢的文人,但他们的精神虽然流传千古,却仍然带着深深的悲哀。诗人借此暗示,即使有才华,也可能遭遇不幸。
2. “本无天可问,岂有忧能埋”是说:屈原曾写《天问》表达对命运的困惑,但诗人认为,其实“天”根本不会回答人的问题,而内心的忧愁也无法轻易消除。
3. “虚设兰荃想,时惊瓦釜雷”用了对比手法:“兰荃”象征高洁的品格和理想,而“瓦釜雷”比喻庸俗的声音(比如小人的谗言)却像雷声一样刺耳。诗人感叹,美好的理想只是空想,现实中反而是低劣的东西占据上风。
4. 最后两句写诗人不愿像普通的雁和鸭子(“雁鹜”)一样随波逐流,但又不得不和它们一起徘徊,表现出一种无奈和矛盾的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借古讽今,既哀叹古代文人的悲剧,也暗指自己(或当代文人)的困境:理想难以实现,现实充满嘈杂与压抑,但又不甘心完全妥协。语言深沉,情感复杂,容易引起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