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观女伶

莺舌新调,鸦鬟犹亸,湘裙欲整还拖。懒散心情,朝来愁画双蛾。

绣帘风约摇桦烛,对菱花、倦眼生波。尽娇憨,动人些子,元不争多。

魂消一曲清歌却,似曾相识,争奈伊何影,好难描、空劳石黛三螺。

灯前小立,红妆换笑还嗔,唤弟称哥。暗相怜,纤腰无力,又著蛮靴。

现代解析

这首《高阳台 观女伶》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舞台上的风姿与情感,展现了她的娇媚与慵懒,同时也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情感。

开篇用“莺舌新调,鸦鬟犹亸”来形容女子的嗓音和发饰,她的歌声如莺鸟般婉转,发髻松散地垂着,显得自然而随性。“湘裙欲整还拖”则写出了她裙子的轻盈,仿佛想整理却又随意地拖曳着,增添了几分慵懒的气息。

接下来,“懒散心情,朝来愁画双蛾”点出了她的心情——懒散而略带愁绪,早上连画眉毛都显得有些勉强。这种心情与她的外表形成了对比,虽然她外表娇媚动人,但内心却并不轻松。

“绣帘风约摇桦烛,对菱花、倦眼生波”进一步描绘了她在烛光下的倦态。烛光摇曳,她对着镜子,眼中流露出疲倦的神情,但这种疲倦中又带着一丝妩媚,显得格外动人。

“尽娇憨,动人些子,元不争多”总结了她给人的整体印象——娇憨可爱,虽然不刻意表现,却自然而然地打动了人心。

下半段则转向了她的表演与观众的互动。“魂消一曲清歌却,似曾相识,争奈伊何影”写她在舞台上唱完一曲后,观众如痴如醉,仿佛她的歌声勾起了某种熟悉的回忆,但又无法完全捕捉到她的影子。

“好难描、空劳石黛三螺”则表达了她的美难以用言语描绘,即便用再多的颜料也无法完全展现她的风姿。

“灯前小立,红妆换笑还嗔,唤弟称哥”描绘了她在灯前站立的情景,时而笑,时而嗔,与观众互动,显得亲切而自然。

最后,“暗相怜,纤腰无力,又著蛮靴”则表达了观众对她的怜爱之情。她虽然纤弱无力,却穿着蛮靴,显得既柔美又带有几分英气,这种矛盾的美感让人更加为之倾倒。

整首词通过对女子外貌、心情、表演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她复杂而迷人的形象,既娇媚动人,又带有几分慵懒与倦意,最终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