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郡伯胡公乃翁八帙

君不见西华之山凌碧虚,钟灵毓秀神仙居。
盘礴日月枕扶舆,广平方成委丹庐。
黄苓紫芝无处无,青鸟白鹤时相呼。
金灯交错如珊瑚,悬崖窈窕通蓬壶。
我闻维岳降甫申,山灵集聚多奇珍。
异人往往乘时出,飘飖不缚寰中尘。
道高德卲常轗轲,愧杀腐鼠羞鹓雏。
岂无勋业动当世,不劳政事耽文儒。
归来自理山中屋,整顿松筠友麋鹿。
有时长啸学苏门,一似陶潜爱篱菊。
三十年馀变鬒发,闭门不问黄金阙。
读书养性还灌园,山中四时知岁月。
阆风玄圃不可居,閒来学得餐霞法。
洞中仙侣时相逢,八十优游乐无穷。
上友安期浮丘公,下揖子晋葛仙翁。
璚裾玉舄气潇洒,手挥如意谈玄空。
百年去去即常生,服食不须毛骨轻。
南极耿耿垂明星,西望佳气雍州城。
綵衣迢迢阻江麓,养志至今食君禄。
高堂不得试儿啼,霞觞遥进杯中醁。
吴门有士卧空谷,为君高歌鹤南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逍遥生活,赞美了他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品格。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用神话般的笔法描写西华山的仙境景色:紫芝仙草、青鸟白鹤、金灯珊瑚,营造出远离尘世的氛围。这里暗示主人公居住的环境如同仙境,为后文铺垫。

中间部分重点写隐士的生活状态:他拒绝功名利禄("愧杀腐鼠羞鹓雏"),归隐山林后与松竹麋鹿为伴,像陶渊明一样种菊饮酒。三十年不问世事,专心读书种菜,修炼养生。这些描写突出了主人公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特点。

后段写他八十高龄仍精神矍铄:与仙人安期生、浮丘公等交往,手持如意谈玄论道。这里用神话人物衬托主人公的高洁品格,说明他的精神境界已接近仙人。

结尾处笔锋一转:虽然身在仙境,但心中仍牵挂尘世的亲人("綵衣迢迢阻江麓"),表现出隐士也有人间温情。最后以"吴门有士"作结,暗示诗人自己也是仰慕这种生活的知音。

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描绘了令人向往的仙境生活,又展现了隐士真实的精神世界。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必追求功名富贵,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生活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诗中"闭门不问黄金阙"、"读书养性还灌园"等句子,特别能体现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