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

杰阁峥嵘枕古城,公馀扶病一登临。
西山拄笏增诗兴,南浦飞帆动客心。
白鸟去边迎落日,青林断处认遥岑。
摩挲石刻空三叹,吏部文章绝古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带病登上滕王阁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滕王阁的壮美和历史的厚重。

首联“杰阁峥嵘枕古城,公馀扶病一登临”直接点题,写滕王阁高耸于古城之上,作者在公务之余抱病登楼。这两句既交代了地点和背景,又暗示了作者的身体状况,为全诗奠定了略带疲惫却又兴致盎然的基调。

颔联“西山拄笏增诗兴,南浦飞帆动客心”写登楼所见:西山的景色让作者诗兴大发,南浦的飞帆则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拄笏”用官员手持笏板的动作比喻西山如笏板般耸立,既形象又富有情趣。

颈联“白鸟去边迎落日,青林断处认遥岑”是更细腻的景物描写:白鸟飞向落日,青林尽头是远山。这两句用“白鸟”“落日”“青林”“遥岑”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层次分明的黄昏图景,画面感极强。

尾联“摩挲石刻空三叹,吏部文章绝古今”转向怀古:作者抚摸着阁上的石刻,感叹韩愈(吏部侍郎)的文章冠绝古今。这里的“空三叹”既表达了对古人文章的钦佩,也暗含了自己难以企及的怅惘。

全诗从登楼写起,通过远近景物的交替呈现,最终落脚于对历史文化的追怀。作者将眼前景、心中情与历史感融为一体,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有对文学成就的敬仰。诗中“拄笏”“飞帆”“白鸟”“青林”等意象生动鲜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滕王阁的壮阔与历史的深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