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方虚谷后自述

清泠空想离骚国,至理难穷太极图。
知有老人圮下履,恨无鸿宝枕中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无奈,充满文人式的精神追求。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句"清泠空想离骚国",用屈原《离骚》的意象,展现对高洁精神世界的憧憬。"清泠"形容清澈冷冽,暗示这种理想虽美好却难以触及,只能"空想"。

第二句"至理难穷太极图",转向哲学思考。太极图象征宇宙本源,作者感叹终极真理难以参透,体现对生命本质的困惑。前两句一文学一哲学,构成精神追求的两个维度。

第三句用张良遇黄石公的典故(老人圮下授兵书),暗含期待人生导师的渴望。"知有"表明相信机遇存在,但"恨无"又转向现实缺憾。

最后"鸿宝枕中书"指秘传典籍,暗示作者苦于找不到改变命运的真知灼见。四句诗在理想与现实间反复摇摆:明知美好事物存在(离骚国、太极奥秘、高人指点、珍贵典籍),却都无法真正获得。

这种"求而不得"的怅惘,恰恰是古代文人典型的精神状态——永远在追寻,永远带着些许遗憾,而这种追寻本身已构成生命的意义。诗中典故的运用不显晦涩,反而让这种普遍的人生体验更显厚重。

程以南

程以南,字南仲,号斗山,休宁(今属安徽)人。理宗朝官秘书校理。有《斗山吟稿》,已佚。事见《程氏所见诗钞》卷三。今录诗三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