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书香门第的华林书院,展现了其文化底蕴和恬静雅致的生活氛围。
前两句点明书院的地理位置和荣誉——坐落在秀美的山峰前,世代居住于此,还受到朝廷表彰,门庭显赫。这里用"旌表"暗示书院培养出的人才得到了官方认可,为后文铺垫。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书院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情趣。"四方来客多登第"说明书院教学成果斐然,许多学子在此考取功名;"一邑为儒喜读书"则反映当地浓厚的读书风气。五六句通过"诗阁夜吟"、"水亭观鱼"两个生活片段,用声音和画面交织出一幅文人雅士吟诗作赋、赏景怡情的闲适图景。夜里能听到猿猴啼叫伴着吟诗声,白天能看到亭边游鱼嬉戏,说明书院环境清幽自然。
最后两句将视线拉远,描写书院所处的整体环境。石桥、华表等建筑点缀在溪山之间,傍晚的寒烟笼罩下,景色美得无与伦比。这里"晚景寒烟"的意象既写实景,也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但书院的文化魅力却历久弥新。
全诗没有直接赞美,而是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书院的人文气息和自然之美。诗中"登第"与"读书"并提,"吟诗"与"观鱼"相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既追求功名又向往隐逸的双重理想。最后以景作结,余韵悠长,让人对这样的书院生活心生向往。
高绅
高绅[宋]高绅,江东人,太宗至道二年(九九六),官秘书丞、直史馆(《甘竹胡氏十修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