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书屋为赵先生老师赋
先生家住灵山下,为爱灵山卜书舍。
穷崖阴壑吼飞泉,六月寒生不知夏。
八窗弘敞昼日长,紫檀烟袅狻猊香。
牙签插架书万轴,锦囊横几琴一张。
先生乐此兴悠然,焚膏继晷恒穷年。
六经心学力自勉,百年清白家相传。
有时适兴鼓焦桐,雅音古调谁能同。
风高疏林落残叶,秋清远汉鸣孤鸿。
捲帘烟树迎朝旭,枕屋溪流漱寒玉。
鸟啼花落自青春,竹户芸窗断尘俗。
先生货利不关心,琴书有暇多清吟。
苍松影落砚池静,白云昼锁紫门深。
醉来浪迹步林壑,独引山童携白鹤。
划然仰天发长啸,万虑消融境寥廓。
朅来游宦天涯久,啧啧能声脍人口。
公馀犹自忆灵山,几度徘徊重翘首。
穷崖阴壑吼飞泉,六月寒生不知夏。
八窗弘敞昼日长,紫檀烟袅狻猊香。
牙签插架书万轴,锦囊横几琴一张。
先生乐此兴悠然,焚膏继晷恒穷年。
六经心学力自勉,百年清白家相传。
有时适兴鼓焦桐,雅音古调谁能同。
风高疏林落残叶,秋清远汉鸣孤鸿。
捲帘烟树迎朝旭,枕屋溪流漱寒玉。
鸟啼花落自青春,竹户芸窗断尘俗。
先生货利不关心,琴书有暇多清吟。
苍松影落砚池静,白云昼锁紫门深。
醉来浪迹步林壑,独引山童携白鹤。
划然仰天发长啸,万虑消融境寥廓。
朅来游宦天涯久,啧啧能声脍人口。
公馀犹自忆灵山,几度徘徊重翘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灵山脚下的读书人生活,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和日常细节,展现了他清雅高洁的精神世界。
开篇点明这位先生选择住在灵山脚下,是因为热爱这里的山水。诗中用"六月寒生不知夏"这样反差强烈的描写,突出山居的清凉幽静。接着用八个窗户、袅袅香烟、万卷藏书、一张古琴等具体物件,勾勒出书斋的雅致环境。
这位先生的生活状态很有特点:他日夜苦读经书,传承家学;兴致来时弹奏古琴,琴声像秋风中飘落的树叶和孤雁的鸣叫般清远。诗中"风高疏林落残叶,秋清远汉鸣孤鸿"这两句,把抽象的琴声转化为可见可感的自然画面,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清幽的琴韵。
诗人还通过一系列生活场景展现主人公的超脱:清晨看朝阳映照烟树,夜晚听溪流漱玉;不慕荣华富贵,闲暇时对松吟诗;喝醉后带着童子白鹤在山林漫步,仰天长啸。这些画面共同塑造出一个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隐士形象。
最后笔锋一转,提到这位先生也曾外出做官,虽然政绩斐然受人称赞,但始终怀念灵山的生活。这种对比更凸显出山居生活在他心中的分量,表达了对纯粹精神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将读书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具象化:有书香琴韵的雅致,有山水自然的滋养,有超脱尘俗的胸襟。这种生活态度对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洗涤心灵、启迪人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