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六自句容赴沭阳寄诗与余遥别答之

龙潭水接阅江流,百里潮连易溯游。枉渚依芦眠塞雁,凉风吹浪起沙鸥。

好携江左三家笔,去写淮南九月秋。闻有韩山祀韩信,为余沽酒酹名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从句容去沭阳时寄诗告别,诗人回赠的应答之作。全诗用旅行途中的风景串联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牵挂,也有对历史的追怀。

前四句像一幅动态的山水画:龙潭的水连着长江,潮水让百里水路变得容易航行。大雁在芦苇丛中休憩,沙鸥被秋风吹起的浪花惊飞。这些画面既交代了朋友的行程路线,又用"塞雁""沙鸥"等意象暗示离别时节已是秋天。

后四句转入抒情。"江左三家笔"指江南文人的才情,诗人希望朋友带着这份才情去描绘淮南的秋色,这是对友人文学才华的肯定。最后两句突然提到韩信的祠堂,请朋友代自己用酒祭奠这位历史名将,看似突兀实则巧妙——既点出沭阳当地的人文景观(韩信祠在诗中提到的韩山),又通过"名流"二字寄托了自己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让普通的送别诗有了历史厚重感。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地理路线、自然景物、人文历史三者自然融合。朋友的实际行程(龙潭-长江-淮南-韩山)成为诗歌的骨架,沿途的雁、鸥、秋风为诗歌注入生动气息,而结尾对韩信的凭吊则让简单的送别有了穿越时空的悠远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