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现代解析
《桃花庵歌》是唐伯虎写的一首充满洒脱生活态度的诗,核心是表达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看淡。全诗用桃花贯穿,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逍遥世界。
诗的开头用“桃花”反复出现,像画圆圈一样勾勒出一个桃花环绕的隐居地——这里有桃花庵,住着桃花仙,仙人种桃树、摘桃花换酒钱。这种循环的写法让人感觉诗人就活在一个自我满足的桃花源里。
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讲两种人生:富人追求车马繁华,穷人享受花酒清闲。唐伯虎说,如果把富贵和贫贱比高低,就像天和地的差距;但换个角度比,富人整天奔波劳碌,穷人反而落得自在。这里他用“驱驰”和“得闲”两个词,一忙一闲,立场鲜明地选择了后者。
最后四句最犀利。别人笑他疯癫,他笑别人活不明白——你看那些王侯将相的豪华坟墓,如今连花和酒都没有,只剩被农夫耕作的田地。这里用“五陵豪杰墓”的荒凉结局,狠狠戳破了追求权势的虚幻。
整首诗像一篇“躺平宣言”,但唐伯虎写得潇洒幽默。他用桃花、酒、睡眠这些日常意象,对抗主流社会的功名追求,告诉人们:所谓成功人生可能是场徒劳,真正的快乐在于活出自己的节奏。这种反内卷的思想,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