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开元恩禅师

恩公遁迹阊门寺,欲下绳床谢不能。
露滴花光珠五采,月涵江影塔千层。
石榴红帽明如火,海艾青毡冷似冰。
俯首西山人物论,独听孤雁对残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开元恩禅师)清修生活的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前四句写禅师的修行环境:他隐居在阊门寺,连下禅床都显得谦逊克制。寺院里露珠点缀花朵如彩珠般闪耀,月光倒映江面,佛塔的影子层层叠叠。这些意象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意境,突出禅师超脱尘世的气质。

五六句用强烈对比展现修行生活的两极:石榴红帽的鲜艳如火,象征修行者内心的热情;海艾青毡的寒冷似冰,暗示清修生活的艰苦。这种冷暖对比生动表现了修行者"外冷内热"的精神状态。

最后两句转入思考:诗人低头思索世间百态,独对孤雁残灯时,仿佛与禅师隔空对话。孤雁和残灯这两个意象,既烘托出深夜的孤寂感,也暗喻人生如灯火般短暂,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全诗通过动静结合的画面(露滴、月影)和冷暖交织的意象(红帽、青毡),将修行生活写得既真实可感又富有哲理。末尾的孤雁残灯更是点睛之笔,让整首诗在静谧中透出深沉的人生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