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侍御出游东林予留江州城中阻于陪从作此奉柬

达人潇洒乐烟霞,自向东林问楞伽。
脱却绣衣挂贝树,更骑骢马践香花。
坐中山色夕阳乱,门外溪声春水加。
城郭匆匆多事者,愁看遥巘片云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洒脱的官员(钱侍御)出游东林寺时,作者因公务缠身无法同行的遗憾心情。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前四句写钱侍御的潇洒:他脱下官服("绣衣")挂在菩提树上,骑着骏马踏着花香去东林寺参禅("问楞伽"指探讨佛理)。这些动作充满超脱尘世的自由感,贝树、香花等意象更添禅意。

后四句转向作者的处境:城里公务繁忙的官员("多事者")只能羡慕地看着远方山色溪声。夕阳中山色变幻、春水涨溪的生动景象,与"愁看遥巘"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以"片云遮"作结,既实写视线受阻,又暗喻身不由己的惆怅。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脱官服/挂树上"这种非常规动作,生动表现超然态度
2. "山色夕阳乱"五字包含光影流动的动态美
3. 结尾的"片云遮"巧妙双关,余味悠长
4. 通过对比自由与束缚,引发读者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向往自由却困于现实"的永恒主题诗,今天读来依然能引发共鸣。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