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充满苍凉悲壮的色彩。
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边塞气候的极端——祁连山仿佛能呼吸到天上的空气,这里的季节变化和中原完全不同。通过"呼吸与天通"的生动比喻,让人感受到边塞的高寒环境。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将士们的艰辛:后面的士兵在柳树下乘凉解衣时,前面的部队却在雪花中冻得手指掉落。这种时空交错的写法,凸显了行军途中的巨大温差。"发离汉地根先白"说离开家乡时头发就愁白了,"泪过秦山色变红"用夸张手法表现思乡之泪流到染红山色,极言思乡之痛。
最后两句写现实困境:士兵们徒劳地唱着疲惫的歌谣,而王侯们依然佩着华贵的雕弓。这个对比揭示了将士们付出与回报的不平等,暗含对权贵的讽刺。
全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夸张的意象,既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阔奇绝,又深刻表达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与乡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徐兰
江苏常熟人,字芬若,一字芝仙,号芸轩。流寓北通州。诗得王士禛指授。画工花卉,尤长白描人物。交游甚广,曾与王翚、王原祁等二十九人合作《芝仙书屋图》,题跋者六十人。卒年七十余。有《出塞诗》、《芝仙书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