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春涨

震泽春深涨碧漪,静涵天影漾玻璃。遥增越峤千寻阔,顿减吴山数尺低。

红泛落花通别浦,绿含芳草漫长堤。钓舟昨夜归来晚,没却渔矶路亦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太湖涨水时的壮丽景色,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细腻的情感。

开头两句“震泽春深涨碧漪,静涵天影漾玻璃”直接点明主题:春天的太湖(震泽是太湖古称)水位上涨,碧绿的湖水泛起涟漪,水面像玻璃一样清澈透亮,倒映着天空。这里用“玻璃”比喻湖面的平静透亮,非常形象。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涨水后的变化:远处的越地山峰(越峤)看起来更远了,仿佛水面让距离变得更开阔;近处的吴山则显得矮了几分,好像被水淹没了一截。接着用色彩对比:凋落的红花随水流到支流,绿草沿着长堤蔓延。这两句通过“红”与“绿”的鲜明色彩,以及“千寻阔”与“数尺低”的夸张对比,让涨水的效果更直观。

最后两句突然转到人的活动:渔船昨夜因水位上涨归来晚了,熟悉的钓鱼台被淹没,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这里通过渔民的生活细节,巧妙反映出春涨的程度——水位高到改变了日常环境,给平静的景色增添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全诗就像一组镜头:先拍全景(湖面),再拉远看山,接着特写水面花瓣和堤岸草色,最后聚焦到渔舟。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和人的活动,既展现了太湖春涨的壮美,又透露出人与自然相处的小故事,读来清新自然又富有生活气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