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雨后初晴的生动画面,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宁静悠远的意境。
前两句"风暖江鸿海燕,雨晴檐鹊林鸠"像两个动态镜头:暖风里江上的鸿雁和海边的燕子自在飞翔,雨过天晴后屋檐下的喜鹊和林中的斑鸠欢快鸣叫。诗人用"风暖""雨晴"点明季节气候,用四种鸟类的活动展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后两句"一段青山颜色,不随江水俱流"笔锋一转,将视线投向远山。这里用拟人手法写青山:无论江水如何奔流,山色始终巍然不变。这个意象暗含哲理——在变幻无常的世界里,总有些事物像青山一样保持恒久不变的姿态。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鸟类的动态反衬青山的静态,形成鲜明对比
2. 通过"变与不变"的对照,引发对永恒与瞬息的思考
3. 语言如白话般通俗,却营造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禅意
4. 六言句式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诗人看似在写景,实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超然物外、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境界的向往。就像我们现代人常说的"不忘初心",那座不随波逐流的青山,正是诗人心中坚守的象征。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