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和议定约,感赋三首 其一

早有忧时语(倭谋高丽,十年前即见于出使日记),无如幕燕嬉。
南溟弃屏翰⑴,东道失藩篱。
曲突薪谁徙,危楼木岂支。
糠须及米,深悔补牢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和悔恨,情感深沉,寓意深刻。

诗的开头,作者提到自己早已有对时局的忧虑,但无奈当时的朝廷像燕子一样只顾享乐,没有重视这些潜在的危险。这里用“幕燕嬉”来比喻朝廷的安逸和短视,暗示他们对国家危机的忽视。

接下来,作者提到南方的屏障被抛弃,东方的防线也被突破,表示国家的防御体系已经崩溃。这里的“南溟”和“东道”分别指国家的南边和东边,而“屏翰”和“藩篱”则象征着国家的保护屏障。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失去保护、陷入危机的痛心。

然后,作者用“曲突薪谁徙”和“危楼木岂支”两个比喻,进一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曲突薪”指的是弯曲的烟囱,暗示问题已经积累到很严重的程度,但没有人去解决;“危楼木”则是指支撑危房的木头,暗示国家的根基已经不稳,随时可能崩塌。这两个比喻都强调了危机的紧迫性和无人行动的无奈。

最后,作者用“糠须及米”和“深悔补牢迟”来表达自己的悔恨。“糠须及米”指的是从糠秕中挑出米粒,比喻在困境中寻找出路,但已经为时过晚;“深悔补牢迟”则是指后悔没有及时修补漏洞,导致现在无法挽回。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无奈和对自己未能及时行动的深深悔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危机的担忧和对朝廷不作为的痛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及时采取行动的悔恨。它提醒我们,面对潜在的危险,必须及早行动,否则等到问题爆发时,可能已经为时过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