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蓼庵处士弹汉宫秋
雪云垂幕风飕飂,天荒地老客倦游。多君开手抚玉轸,凄清弹出《汉宫秋》。
初如洞庭下木叶,复如滟滪泻寒流。得无酒徒击别筑,得无嫠妇泣孤舟。
又疑猿啼向空谷,又疑雁叫落高楼。借问此曲声何悲,令我忽忆国破时。
先帝有琴曰翔凤,玉熙宫里常携随。时当中秋开夕宴,袁妃敛衽弹《关雎》。
意静指闲人月下,商流羽激声云飞。星河斜度仙人掌,鸾鹤齐鸣百子池。
玉槃进酒葡萄暖,一挥再鼓天颜怡。须臾寇盗肆窃发,衣宵食旰筹征伐。
无复重闻《金缕衣》,何曾还对丝桐月。翔凤无端霹雳鸣,朱弦一一如刀截。
至尊惨澹竟攒眉,宫妾惊惶群吐舌。事在甲申春之初,传其说者中涓吴。
不道三月十九日,乾翻坤陷龙鼎湖。峄阳之桐识治乱,八音遏密钟虚换。
金枝玉叶坐彫残,凤尾谁怜应出爨。吾民从此忆薰风,师旷师襄逐断蓬。
臣本恨人闻苦调,依稀泪带甲申红。翔凤而今安在哉,手琴囊锁亦休开。
亟须满饮三百杯,将愁遣去无使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场古琴演奏的场景,表达了深沉的忧伤和怀旧之情。诗人听到《汉宫秋》这首曲子时,联想到了国家破败、皇帝离世的悲痛往事,情感复杂而强烈。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冬天的景象,风雪交加,天地荒凉,给人一种孤独和疲惫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古琴的演奏,琴声凄清,仿佛将人带入了《汉宫秋》的悲凉氛围中。诗人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来形容琴声:像洞庭湖的落叶、像寒流奔涌、像酒徒离别时的击筑声、像寡妇在孤舟上的哭泣,甚至像猿猴在空谷中的哀嚎、大雁在高楼上的悲鸣。这些比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琴声的悲切和深沉。
然后,诗人开始回忆往事。他提到了先帝(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古琴“翔凤”和宫中的音乐场景。琴声曾经在皇宫中回荡,伴随着皇帝和后妃的宴乐,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然而,这一切很快被战乱打破,皇帝被迫面对残酷的现实,琴声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战火和混乱。诗人用“翔凤无端霹雳鸣”来形容这一切的突变,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诗人感叹国家破败、皇帝离世,琴声也随之消亡。他提到自己听到这首曲子时,内心充满了悲伤,仿佛回到了那个凄惨的时刻。诗人用“依稀泪带甲申红”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痛惜,甲申年(1644年)是明朝灭亡的年份,诗人用“红”字暗示了血腥和悲壮。
整首诗通过古琴的演奏,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盛世的怀念和对国家破败的悲痛。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成功地将内心的情感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忧伤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