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丹灶四首

穉川初隐地,山邃枕如城。
宝鼎丹何在,云衣骨亦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道士的生活场景,充满神秘色彩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前两句"穉川初隐地,山邃枕如城"写的是隐居之地的环境:在穉川(可能指一条溪流)初次隐居的地方,四周群山环绕,深邃的山势像城墙一样将隐居处包围。这里用"枕如城"的比喻,既写出了山势的雄伟,又暗示了隐居处的与世隔绝。

后两句"宝鼎丹何在,云衣骨亦轻"转向描写隐居者的生活:炼丹的宝鼎还在,但炼成的仙丹去了哪里呢?穿着云霞般轻盈的道袍,连身体都变得轻飘飘的。这两句通过"宝鼎"和"云衣"两个意象,生动展现了道士炼丹修仙的生活状态。"骨亦轻"三字尤其精妙,既可能是形容道士身形消瘦,更暗指修炼有成后身体变得轻盈,几乎要羽化登仙的感觉。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追求长生的隐士世界。诗人没有直接写人,却通过环境描写和器物刻画,让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诗中透露出对道家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带着一丝对炼丹求仙的淡淡疑问("丹何在"),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耿南仲

(?—1129)宋开封人,字晞道。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两浙、广南、荆湖、江西监司。徽宗政和二年,为太子右庶子,寻迁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在东宫十年。钦宗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擢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人来侵,力主求和,每与李纲等异议,故战守之备皆罢。出使河东,与金议割地。高宗即位,言者论其主和误国,降授别驾,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讲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