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衡山,实际上借山喻人,暗含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前两句"荆扬镇岳本衡峰,何事人皆奉岱宗"用对比手法说:衡山本是荆扬一带的主山(镇岳),为什么人们都去崇拜泰山(岱宗)呢?这里用两座名山的对比,暗指社会上人们盲目追捧有名气的事物,却忽视身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后两句"病起昭王在今日,须知河伯亦蒙封"借用历史典故:楚昭王生病时曾祭祀河神(河伯),后来病愈就给河神加封。诗人借此讽刺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在需要帮助时才想起某些人或事物("病起"),成功后却又过分追捧("蒙封"),就像现在人们都去追捧泰山一样。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山喻人,把社会现象说得含蓄又深刻
2. 通过古今对比,揭示人性中功利的一面
3. "病起""蒙封"等词用得巧妙,既说历史故事,又暗指现实
诗人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让读者自己体会: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看到身边事物的真正价值;同时也不要功利地对待他人,需要时就追捧,不需要时就忽视。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比直接说教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