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山草堂歌
谢先生有好奇癖,避喧诛茆向绝壁。
堂成自署小东山,希风乃祖老安石。
堂前秫田类泉明,堂后橘园如李衡。
山居兼有生计事,岂徒浪博高隐名。
有时凭高作伎乐,山水丝竹音俱清。
中年哀乐藉陶写,一任俗儒嘲风情。
先生行乐不知老,逢人便诩东山好。
暮春三月山花开,倾家买酒延客来。
林中扫地置磐石,平稳可以安樽罍。
红妆当筵劝尽醉,诸君何可辞深杯。
东山调丝西山应,猿鸟惊啼夜不定。
坐久残月衣上明,相属拈题尽馀兴。
余亦东山客,请赋东山歌。
东山草木尽识我,去年此际曾来过。
重游但作信宿计,匆匆难免山灵呵。
唯愿主宾长健在,年年觞咏山之阿。
堂成自署小东山,希风乃祖老安石。
堂前秫田类泉明,堂后橘园如李衡。
山居兼有生计事,岂徒浪博高隐名。
有时凭高作伎乐,山水丝竹音俱清。
中年哀乐藉陶写,一任俗儒嘲风情。
先生行乐不知老,逢人便诩东山好。
暮春三月山花开,倾家买酒延客来。
林中扫地置磐石,平稳可以安樽罍。
红妆当筵劝尽醉,诸君何可辞深杯。
东山调丝西山应,猿鸟惊啼夜不定。
坐久残月衣上明,相属拈题尽馀兴。
余亦东山客,请赋东山歌。
东山草木尽识我,去年此际曾来过。
重游但作信宿计,匆匆难免山灵呵。
唯愿主宾长健在,年年觞咏山之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谢先生在山中隐居的闲适生活,充满了自然情趣和文人雅兴。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介绍谢先生是个喜欢清静的人,他在陡峭的山壁上建了间草堂,取名"小东山",效仿他那位像东晋名士谢安一样的祖先。草堂前种着高粱,后面有橘园,说明他既享受隐居生活,又自给自足,不是那种装模作样的假隐士。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了谢先生的日常生活:他会在高处弹琴奏乐,用音乐排遣中年人的愁绪;春天花开时,他会热情招待客人,在林中摆酒设宴,让歌女劝酒,大家吟诗作乐直到深夜。这些画面充满了文人聚会的雅致和山居生活的随性。
最后诗人以客人身份出现,说自己也是"东山客",去年就来过这里。他感叹这次停留太短,怕山神责怪,但希望主客都能健康长寿,年年都能在这山间饮酒赋诗。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活化的场景展现隐士风采,既有高雅的艺术情趣(音乐、诗会),又有接地气的细节(种地、醉酒)
2. 通过"东山"这个意象,把历史典故(谢安隐居东山)和现实生活巧妙结合
3. 语言流畅自然,像"逢人便诩东山好""红妆当筵劝尽醉"等句子,既通俗又传神
4. 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人生哲学,让人感受到山居生活的真正乐趣
全诗就像一幅生动的隐居画卷,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山花、听到琴声、闻到酒香,体会到那种远离尘嚣的自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