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六日小妾举一男,坠地即绝。余年三十有六,尚无子嗣,怆然有感 其一

多此一轮转,来期即去期。
空教愁汝母,原不是吾儿。
燕岂投怀误,桃应结子迟。
最怜乔梓分,一面永分离。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36岁时,小妾生下一个男婴但孩子刚出生就夭折的痛苦经历。全诗用简单却沉重的语言,表达了中年丧子的锥心之痛。

前两句"多此一轮转,来期即去期"用生死轮回的比喻,说孩子刚来到人世就匆匆离去,就像转了个毫无意义的圈。三四句"空教愁汝母,原不是吾儿"写得尤为痛心——孩子让母亲白白承受怀胎之苦,最终却证明不属于这个家庭。

中间用"燕子投怀"和"桃树结果"两个典故:燕子误投怀抱比喻孩子来错了人家,桃树晚结果暗示自己命中注定晚年得子。最后两句最催泪,用"乔梓"(父子代称)形容仅有一面之缘的父子情,永远定格在生死相隔的瞬间。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父亲对着夭折婴儿的喃喃自语。每个比喻都带着血泪,把"短暂拥有又永远失去"的绝望写得入木三分。特别是"原不是吾儿"这句,既有认命的苦涩,又藏着不甘心的质问,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这种跨越时空的丧子之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