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园泰堂之傍有奇石小有有洞箭括有门车箱有谷高广虽不袤丈而嵌空之势宛若飘动暇日独坐对玩移晷因赋
池边历平蹊,果下动游鞚。一笑未心领,万象徒目送。
渊渟历危槛,目景眩华栋。閒情晻不舒,倦思悄如瞢。
忽惊鹊噪檐,恍类鸡发瓮。坐开苍玉壁,平揖青瑶峒。
畴昔果安在,奔走比岳贡。仰观箭括门,广宇豁晴雾。
右开车箱谷,盘道陟微衕。中天隐日月,遥海插螮蝀。
居然袤丈间,有此具美众。老夫生平嗜,酷好泉石弄。
天巧谢斲削,人为谩抟控。尚忆三神游,俛记十年梦。
踞龟曾食蛤,骑鹤更笞凤。觉来海山苍,倏见雪窦空。
便疑势崷崒,独欠波澒洞。捧罂喜对酌,岸帻发孤讽。
此兄定绝奇,吾意当折衷。一笑问阿章,试与评伯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家花园里独坐赏石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跳跃的联想,展现了一块奇石带给他的精神享受。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倦思悄如瞢")写诗人漫步园中,起初心情平淡。他走过池边小路,骑着矮马(果下马)游赏,但觉得眼前景物没能真正打动内心。站在高处的栏杆旁,华丽的建筑反而让他眼睛发花,整个人昏昏欲睡。
第二部分("忽惊鹊噪檐"到"独欠波澒洞")是诗的核心,写奇石突然激发诗人的灵感。喜鹊叫声让他惊醒,眼前石头像打开的碧玉墙壁,又像缩小版的名山。诗人展开丰富想象:石头的孔洞像"箭门"般高耸,沟壑如"车箱谷"蜿蜒,整体虽只有一丈大小,却包罗了高山大海的壮美。他想起自己一生钟爱山水,而这块天然奇石胜过人工雕琢,让他回忆起十年前的神游梦境。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写诗人与奇石对饮畅谈的陶醉状态。他捧着酒瓶与石头对酌,解开头巾独自吟诗,把石头当作知心好友,甚至想问问旁人:这块奇石和传说中的名石相比孰优孰劣?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展现了物我两忘的愉悦。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把静态的石头写得活灵活现,通过比喻让它"动"起来
2. 想象大胆跳跃,从眼前小景联想到名山大川、神话传说
3. 展现了中国文人"以小见大"的审美情趣,在方寸之间感受天地壮阔
4. 结尾的"与石对饮"充满童趣,表现了诗人天真烂漫的一面
诗人通过这块奇石,实际上表达的是对自然造化的赞叹,以及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