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其一 闺思
篆烟消锦幄,愁中又听,漏声催早。
卸罢残妆,绣被暗生寒峭。
想像前宵好梦,剩瘦影、兰缸相照。
灯晕小。
雁鸿报到,归人犹杳。
消息试探梅花,待漏泄春光,可同欢笑。
欹枕钗横,画楼几番慵眺。
一纸音书寄语,问白发、近添多少。
奁镜悄。
眉峰为谁频扫。
卸罢残妆,绣被暗生寒峭。
想像前宵好梦,剩瘦影、兰缸相照。
灯晕小。
雁鸿报到,归人犹杳。
消息试探梅花,待漏泄春光,可同欢笑。
欹枕钗横,画楼几番慵眺。
一纸音书寄语,问白发、近添多少。
奁镜悄。
眉峰为谁频扫。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在深夜里思念远方爱人的细腻情感,像一幅生动的闺怨图。
上片从环境描写入手:熏香的烟散了,华美的帐幕里,女子在忧愁中听到更漏声催着天亮。她卸下残妆,绣被冰凉,想起前晚的美梦,如今只剩孤灯照着自己消瘦的身影。灯影朦胧中,大雁捎来的消息却说爱人归期未定。这里用"篆烟""锦幄""兰缸"等精致物件,反衬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下片转入心理活动:她试着向梅花打探春讯(暗指爱人消息),盼着春天能带来重逢的欢乐。但现实是斜倚枕头、发钗横乱,连上楼远眺都提不起劲。想写封信问问:这些日子你又添了多少白发?可梳妆镜前始终无人应答,画眉也不知为谁而画。最后"眉峰为谁频扫"的细节特别动人,明明无人欣赏却仍下意识梳妆,展现了她执着的期待。
全词用"漏声""雁鸿""梅花"等意象串联时间流逝,通过卸妆、独卧、写信、对镜这些日常动作,把女子从夜深到天明的等待过程写得缠绵悱恻。特别是"灯晕小"到"奁镜悄"的明暗变化,巧妙暗示了通宵无眠的状态,比直接说"我想你"更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