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和臞仙
病愧陶隐居,投簪发亦绿。
只有觅栗儿,门业愁难续。
正似厉人媸,生子遽以烛。
但勿坠先业,那复计荣辱。
惟恐顽若余,碌碌空食粟。
山林懒慢人,家法无检束。
痴儿手一经,貌合神不属。
养德应蒙求,明箴先寡欲。
过忧天将坠,多事蛇添足。
愿君惠直言,庶不失刻鹄。
只有觅栗儿,门业愁难续。
正似厉人媸,生子遽以烛。
但勿坠先业,那复计荣辱。
惟恐顽若余,碌碌空食粟。
山林懒慢人,家法无检束。
痴儿手一经,貌合神不属。
养德应蒙求,明箴先寡欲。
过忧天将坠,多事蛇添足。
愿君惠直言,庶不失刻鹄。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一位老父亲对儿子的掏心窝子叮嘱。全诗围绕三个核心展开:
1. 自嘲式坦白 开头就说自己像古代隐士陶渊明一样辞官归隐,但头发都绿了(指年纪大)还操心家业。用"厉人生子"的典故自黑——就像丑人生孩子怕孩子像自己,他担心儿子继承自己的缺点。说自己懒散、不懂管教,儿子读书也心不在焉。
2. 家训重点 提出两条朴实家规: - 守住祖业比追求虚名重要("但勿坠先业") - 做人要先学会控制欲望("明箴先寡欲") 特意用"蛇添足"的典故提醒:别学画蛇添足的人瞎折腾,简单实在最重要。
3. 深情请求 最后放下父亲架子,恳请朋友帮忙管教儿子("愿君惠直言")。用"刻鹄"的比喻说:就算雕不出完美的天鹅,至少别雕成鸭子——不求儿子大富大贵,但求不走歪路。
全诗妙在三点: - 用"丑人照镜子""画蛇添足"这些生活化比喻讲道理 - 不摆家长架子,坦然承认自己教育失败 - 把"望子成龙"的期待转化为"别学老爸"的幽默自嘲 这种接地气的教子诗,比单纯说教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