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渡黄河抵邺夜作
汽车习过黄河熟,车人乍过惊成哭。
桥柱顽蹲凡数百,横陈双轨具边幅。
磨铁鏦铮奔远瀑,飞光飘荡难容目。
渡河瞬息犹沟渎,沿流淤浊连平陆。
想见蜿蜒千里曲,苍凉古迹河南北。
龙虎葱葱郁陵谷,英魂踵吊偏无福。
阔绰乾坤行色促,暮投邺下空瞻瞩。
纸窗砖榻风流足,旷野琴讴清入屋。
天限长河民异俗,油然心返存醇朴。
桥柱顽蹲凡数百,横陈双轨具边幅。
磨铁鏦铮奔远瀑,飞光飘荡难容目。
渡河瞬息犹沟渎,沿流淤浊连平陆。
想见蜿蜒千里曲,苍凉古迹河南北。
龙虎葱葱郁陵谷,英魂踵吊偏无福。
阔绰乾坤行色促,暮投邺下空瞻瞩。
纸窗砖榻风流足,旷野琴讴清入屋。
天限长河民异俗,油然心返存醇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汽车渡过黄河抵达邺城(今河北临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旅途中的震撼与思考。
1. 渡河的震撼体验
开头写汽车熟练地驶过黄河,但初次经历的人却被吓得哭出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黄河的磅礴气势。桥墩像顽固的巨人蹲在水中,铁轨横跨两岸,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声音如同瀑布轰鸣,车灯的光在黑暗中飞掠,让人眼花缭乱。短短一瞬渡过黄河,却像越过一条小水沟,反衬出黄河的壮阔。
2. 黄河的历史沧桑
河水浑浊,与平原连成一片,让人联想到黄河蜿蜒千里的雄姿。河南河北的苍凉古迹(可能指古战场或遗址)和郁郁葱葱的山陵峡谷中,仿佛藏着无数英魂,但如今无人凭吊,暗示历史被遗忘的悲凉。
3. 抵达邺城的感慨
匆匆赶路到邺城时已是黄昏,只能茫然远望。简陋的旅舍(纸窗砖榻)却有种古朴的雅致,旷野中的琴声和歌声清幽地传入屋内。这里对比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尽管黄河天堑分隔了南北风俗,但作者的心却因这份淳朴而回归平静。
全诗精髓:
通过渡河的惊险、黄河的宏阔与历史的厚重,最终落脚于人对朴素本真的向往。表面写旅途见闻,实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历史消逝的怅惘,以及喧嚣中寻求心灵安宁的渴望。语言生动,画面感强,情感层层递进,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