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一棵老桐树自述,表达怀才不遇却仍期待被重用的心声。
前两句"枯心不作花,仪凤那采取"说老桐树内心干枯开不出花,凤凰(象征赏识人才的人)自然不会来挑选它。这里用"枯心"暗指诗人年华老去或热情消退的状态,"凤凰不选"则暗示不被当权者重视的处境。
后两句突然转折:"何当被朱弦,赍身大晟府"——什么时候能被做成琴弦(朱弦),进入皇家音乐机构(大晟府)呢?这里藏着两个精妙比喻:一是把老桐木比作制琴良材,说明自己仍有价值;二是用音乐机构暗指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即便外表枯槁,内心仍渴望发光发热。
全诗像一位老人的独白:年轻时未被发现,老了仍不甘心。用树木、凤凰、琴弦这些常见意象,把"人才求用"的主题写得生动不枯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枯萎却不认命"的倔强——树干虽老,做成琴弦还能奏响生命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