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回忆年少求学时的经历,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前两句"十三问字子云居,初读琅嬛异域书"说的是:我十三岁时在老师家求学,第一次读到那些珍贵稀罕的外国书籍。这里的"子云"借指老师家,"琅嬛"是传说中神仙藏书的地方,用来形容这些书很珍贵特别。
后两句"功业他年差可想,荒村终老注虫鱼"是感叹:年轻时也曾想过要建功立业,但如今只能在偏僻乡村终老,做些研究文字的小事。"注虫鱼"指的是研究文字训诂这类学问,古人认为这是很琐碎的工作。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1. 少年时充满求知欲,接触到新鲜知识
2. 曾经怀抱远大理想
3. 现实却是默默无闻地做着琐碎工作
这种人生际遇的转变,透露出淡淡的无奈和自嘲,但又不失文人雅士的从容。诗人用简单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很多人都会经历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