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杜清碧读书处

徵君何事隐崔嵬,乱世冠裳共草莱。碧嶂清江愁莫雨,寒花落叶漫荒台。

石几半留苔欲没,庭松已老鹤还来。白云不断空流水,芳桂丛深春鸟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徵君)在乱世中隐居山林的场景,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点明主题:这位隐士为何要隐居在险峻的山中?因为在动荡的年代,体面的衣冠(象征仕途)和杂草丛生(象征隐居)混在一起,暗示社会混乱让有才之人只能选择归隐。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氛围:青翠的山峰和清澈的江水笼罩在愁雨中,残花落叶飘满荒凉的台阶。石桌上长满青苔几乎要被淹没,庭院里的松树已老却仍有鹤飞来。这些意象都在诉说隐居地的幽静与岁月的痕迹,石桌苔藓和苍松老鹤尤其凸显隐居生活的长久与孤寂。

最后两句以景结情:白云和流水永不停歇,桂树丛深处传来春鸟的哀鸣。这里用永恒的自然景象(云、水)对比短暂的人生,桂树和鸟鸣则暗喻隐士高洁的品格和内心的孤独。整首诗通过隐居环境的描写,含蓄表达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无奈选择与精神坚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