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登楼酹月

碧天无际近中秋。
台高树影稠。
雪儿一曲韵悠悠。
箫声出画楼。
银箭促,暮云流。
娟娟月似钩。
寒消酒力兴偏幽。
佳人翠袖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临近中秋的夜晚,主人公登楼赏月、饮酒听曲的闲适场景,同时透露出淡淡的忧愁。

上片(前四句)写景:
开篇用"碧天无际"展现秋夜天空的辽阔,点明时间在中秋前夕。"台高树影稠"通过高楼和浓密树影的对比,营造出静谧的夜色。后两句突然转入听觉描写:歌女"雪儿"的歌声悠扬,箫声从华丽的楼阁中飘出,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灵动感。

下片(后四句)抒情:
"银箭促"指时间流逝飞快(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暮云流"写晚霞流动,这两个动态描写暗示主人公的惆怅。"娟娟月似钩"用新月如钩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含"残缺"的意味。最后两句点出主题:酒驱散了寒意,兴致正浓时,却看到佳人翠袖轻拂面露愁容——这里的"佳人"可能是歌女,也可能是主人公自己的化身,用他人之愁写自己之愁。

全词妙在:
1. 动静结合:静谧的夜色与流动的云月、悠扬的乐声形成对比
2. 乐景写哀:表面上写赏月听曲的雅趣,实则流露时光易逝的感伤
3. 含蓄表达:不直说愁绪,而用"月似钩""翠袖愁"等意象婉转传递

就像我们现代人拍中秋vlog:镜头先拍夜空明月,再转向热闹的聚会,最后特写某个沉默的人——用欢聚反衬孤独,这首词八百年前就玩透了这种手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