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逸民十一首① 其四

四时相代谢,荣耀何足恃。
瓜田引新蔓,不见桃与李。
知士解其会,遇坎当复止。
邵生故秦吏,乃亦睹兹理。
贤哉感我怀,三叹不能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现象和人事哲理,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感悟。我们可以逐句来解读它的意思:

1. 四时相代谢,荣耀何足恃。 这两句说,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万物都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荣耀和成功也是暂时的,不该过分依赖。

2. 瓜田引新蔓,不见桃与李。 用瓜田新生的藤蔓比喻新的希望和机遇,而看不到成熟的桃李,象征那些已经取得成就的事物。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新事物虽有生机,却难以替代已有的成就。

3. 知士解其会,遇坎当复止。 知识渊博的人懂得这一点,遇到困难和阻碍时,应该适当停止前行,重新评估情况。

4. 邵生故秦吏,乃亦睹兹理。 邵平是秦朝的官员,后来归隐田园。诗人提到邵平的经历,说明即使是在秦朝这样的大背景下,也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和智慧。

5. 贤哉感我怀,三叹不能巳。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邵平这种淡泊名利、明智处世的生活态度的深深敬佩,诗人反复感叹,深受启发。

整首诗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和历史人物的生活智慧,传达了对人生短暂、应当明智处世的哲理思考。诗人提醒我们不要过分追求短暂的荣耀,应当保持谦逊和智慧的态度,适时调整自己的方向。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