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洪周卿先生

为水旱,为盗贼,为讼狱,排难解纷,公以一身备历其艰,抗志不挠,殆似鲁连子;
亦亲戚,亦朋友,亦乡里,同甘共苦,我有万斛欲倾之泪,临风长恸,如咽浙江潮。

现代解析

这首挽诗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刻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乡贤形象。全诗通过两组排比,像电影镜头般展现了逝者生前的担当与人格魅力。

上联用三个"为"字开头,列举洪先生生前为民操劳的三件大事:抗旱防洪、平定盗贼、调解纠纷。这些本应是官府的工作,他却以普通人的身份主动承担,就像战国时期那位专门帮人解决难题的鲁仲连。一个"抗志不挠"(坚持原则不屈服),凸显出他面对困难时的刚直品格。

下联用三个"亦"字,从三个角度描写他与乡邻的关系:既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又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更是守望相助的同乡。"同甘共苦"四个字,浓缩了他与乡亲们患难与共的真情。结尾处,诗人把奔涌的泪水比作钱塘江大潮,这个夸张的比喻既写出悲痛之深,又暗含对逝者人格力量的赞美——他的品德就像钱塘潮水般壮阔澎湃。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塑造了一个活在百姓中间的平民英雄形象。他没有官职,却做着最实在的民生工作;他身份普通,却赢得亲人朋友乡邻的真心爱戴。诗人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就藏在这些日常的担当与情义之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