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矶新秋月色

素月澄澄斗转移,银河一派彻东西。
风随鼓角争先应,鸟避旌旗不敢啼。
志若明蟾清绝翳,心同碧汉静无私。
雄师夜宿同英武,气槩森森采石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军营驻扎在采石矶的壮美画面,通过月色、军威和将士气概的描写,展现了雄壮肃穆的意境。

前两句写夜景:皎洁的月亮在北斗星移动中显得格外清澈,银河像一条透亮的带子横贯天空。这里用"澄澄"形容月光的纯净,"彻东西"表现银河的明亮通透,营造出开阔的秋夜氛围。

中间四句动静结合:战鼓号角声中,秋风似乎也在争先呼应;连鸟儿看到军旗都吓得不敢啼叫。这里用拟人手法,说风"争先应",鸟"不敢啼",生动表现了军威之盛。接着用明月比喻志向高洁无瑕,用银河比喻心胸坦荡无私,把自然景物和军人品格完美结合。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英勇的军队夜宿采石矶,森严的气势与这座历史名矶相得益彰。"气槩森森"既描写军营肃杀之气,又暗含采石矶作为军事要地的历史厚重感。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自然景物与军营生活融为一体:月光银河映衬军人品格,鼓角旌旗点缀秋夜景色,既展现了雄壮军威,又透着高洁志趣,刚柔相济,情景交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