谿亭次汪桐阳

空亭明远嶂,老树黯馀曛。
野兴临流坐,秋声入夜闻。
渔归孤棹月,鹤睡一松云。
记得前溪路,人家两岸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秋日溪亭图景,通过五个层次展现自然与人的和谐:

1. 远山老树
开篇用"空亭"和"老树"勾勒出时间感,夕阳给远山抹上亮色,却让老树显得暗淡,明暗对比中藏着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

2. 溪边听秋
诗人坐在溪边,野趣盎然。夜晚的秋风送来沙沙声响,一个"入"字让秋意有了流动感,仿佛大自然在耳边低语。

3. 渔舟鹤影
渔夫披着月光独归,白鹤在松云间安眠。这两句像两个电影特写镜头,"孤"与"一"的用字透着清寂,月光与白云又添几分仙气。

4. 记忆中的溪路
结尾突然转入回忆,用"人家两岸分"收束,暗示曾经的热闹与眼前的静谧形成对照,让整首诗多了层时光流转的深意。

全诗妙在动静相宜:有静止的亭子、老树,也有流动的溪水、秋风;有眼前的宁静,也有记忆中的烟火气。诗人像用文字作画,每个意象都简洁却意境深远,让人读后仿佛也置身于那个秋夜溪亭,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闲适。

陈一斋

陈一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刘黻(蒙川,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友善。事见《宋诗拾遗》卷一三。今录诗三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