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楼

每爱沧江听雨眠,不应愁绝似今年。
建瓴长恐崩高屋,鍊石徒闻补漏天。
响入北廊葭菼乱,湿增傍壁薜萝牵。
白头倦客孤蓬底,尚想躬耕有石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听雨楼》描绘了一个白发老人雨天独居的孤寂心境,同时暗含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全诗用雨作为核心意象,层层递进展现情感。

前两句写诗人往年喜欢听着江雨入眠,但今年雨声却让他愁绪难解。这里用"沧江听雨"的雅致与"愁绝"形成反差,暗示今年心境不同以往。

中间四句通过夸张的比喻和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暴雨带来的不安:屋顶像要坍塌("建瓴崩高屋"),漏雨如天破("鍊石补漏天"),芦苇在廊下杂乱作响,潮湿的墙壁让藤萝更显纠缠。这些既是实景,也隐喻着对社会动荡的担忧。

最后两句点明主人公身份——一个疲惫的白发游子,蜷缩在简陋船篷里,却还惦记着家乡的田地。"石田"指贫瘠的耕地,这个细节透露出他虽漂泊在外,仍心系根本的农民本色。

全诗妙在将自然风雨与社会风雨、个人愁绪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老人听雨时的种种联想,既是对恶劣天气的描写,也暗含着对时局动荡的隐忧,而最后"躬耕石田"的朴实愿望,更反衬出现实的无奈。诗人用通俗意象构建出多层意境,让读者在雨声淅沥中感受到一个乱世老人的复杂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