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登顶山巅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
开头两句写登山过程:诗人爬到山顶时天刚破晓,晨光将天色分割成明暗两部分,抬头还能看见一弯残月挂在天边,静静等待朝阳升起。这里用"待"字把月亮拟人化,显得很有情趣。
中间四句是山顶所见:环顾四周,云雾弥漫像大海一样浩瀚,诗人站久了感觉自己在云中移动——其实是云在飘动。透过云层缝隙,隐约可见山下平地的楼台建筑,还能听到从半空中传来的阵阵钟声。这里用"浑如海"形容云海,用"隐隐""行行"叠词表现若隐若现的听觉视觉体验,非常传神。
最后两句抒发豪情:抬头觉得蓝天近在咫尺,诗人甚至想乘风飞去拜见天帝。这个浪漫的想象既表现了山势之高,也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超凡的志向。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登山到观景,从实景到幻想,层层递进。诗人把常见的登山经历写得既真实又奇幻,让读者仿佛也跟着经历了一场从人间到仙境的奇妙旅程。特别是"立欲移时祇是云"这种细微的错觉描写,非常贴近生活体验,容易引起共鸣。
黄登
黄登,字瀛父,号南溪,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理宗绍定间知仙游县,迁通判南剑州。有《适意集》,已佚。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三、三五。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