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景惠和兴化教谕三首 其一
华星何历历,际此时休明。
向来章甫冠,太平皆长缨。
某也收科第,濯濯邦国桢。
某也受书礼,拟作观光行。
侬亦清浪儿,岁月徒峥嵘。
寿陵欲进步,蹇涩路不平。
岂不念憔悴,借誉无公卿。
逝将买一廛,空谷为耕氓。
歌声出金石,聊以陶吾情。
向来章甫冠,太平皆长缨。
某也收科第,濯濯邦国桢。
某也受书礼,拟作观光行。
侬亦清浪儿,岁月徒峥嵘。
寿陵欲进步,蹇涩路不平。
岂不念憔悴,借誉无公卿。
逝将买一廛,空谷为耕氓。
歌声出金石,聊以陶吾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在太平盛世中的复杂心境,既羡慕别人的功名成就,又对自己的人生际遇感到无奈,最终选择归隐田园的豁达。
前四句描绘盛世景象:天上星星明亮闪烁,国家正值太平年代。以前戴儒生帽子的人,如今都当上了官("长缨"指官帽带子)。这里用星星比喻人才济济,暗示社会繁荣。
中间八句是作者的自述对比:有些人科举高中,成为国家栋梁;有些人饱读诗书,准备去京城发展。而"我"(侬)虽然也是个读书人,却虚度光阴毫无成就。想要求取功名,却像腿脚不便的人在崎岖路上行走般艰难。不是不想出人头地,只是没有权贵提携。
最后四句表明心迹:干脆买块地,去深山当农民吧!在山谷里放声歌唱,用音乐陶冶情操。"金石"形容歌声铿锵有力,暗示虽不得志,但内心依然保持高洁。
全诗最动人的是这种矛盾心理:既羡慕同辈的成就,又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虽然心有不甘,却能坦然接受命运,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与和解,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