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愁对灯前影,时闻床下声。
要知因物付,何用不平鸣。
断续许多意,凄凉无限情。
谁家急砧杵,海内已休兵。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蟋蟀的鸣叫声,表达了战乱后人们复杂的心情。

前两句写实:诗人在灯前发愁,听到床下蟋蟀的叫声。这里用"愁"字直接点出心情,蟋蟀声更添烦闷。

三四句是思考:蟋蟀为什么要这样叫呢?诗人觉得它没必要这样鸣叫,暗示人们其实也不必总是沉浸在悲伤中。

五六句写声音带来的感受:蟋蟀断断续续的叫声,让人感到特别凄凉。这里把虫鸣和人的情感联系起来。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远处传来急促的捣衣声,但诗人想到战争已经结束。这里用日常的捣衣声对比曾经的战乱,表达出和平来之不易的感慨。

整首诗妙在:
1. 从小小的蟋蟀声写到天下大事
2. 用声音串联全篇,从愁苦到释然
3. 最后两句转折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
4. 表达了战乱后人们既伤感又庆幸的复杂心理

就像我们晚上听到虫鸣会胡思乱想一样,诗人通过常见的生活细节,写出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