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
昔从海上去,今从海上还。
海上何所见,万仞留青山。
山中有芳树,树下即归路。
落帆鳌西港,驱车乌日渡。
启途未亭午,到家已曛暮。
黯黯水生烟,冥冥山吐雾。
入门灯烛光,奉母上高堂。
兄弟两三人,彩服来迎将。
婢仆解装囊,子侄罗酒浆。
王家钟会郝,宋家郊会庠。
相看疑梦幻,相将诉离肠。
海上何所见,万仞留青山。
山中有芳树,树下即归路。
落帆鳌西港,驱车乌日渡。
启途未亭午,到家已曛暮。
黯黯水生烟,冥冥山吐雾。
入门灯烛光,奉母上高堂。
兄弟两三人,彩服来迎将。
婢仆解装囊,子侄罗酒浆。
王家钟会郝,宋家郊会庠。
相看疑梦幻,相将诉离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归家的温馨场景,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
1. 归途风景
开篇用"海上—青山—芳树"勾勒出一条由远及近的归家路线,像电影镜头从壮阔海景推进到山间小路。"万仞青山"的雄伟与"树下归路"的亲切形成对比,暗示游子从漂泊到安心的心境变化。"未亭午"到"已曛暮"的时间跳跃,让读者感受到归途的漫长与急切。
2. 亲情盛宴
诗人用"灯烛光"这个暖色特写打开家门,随后展开一幅生动的团圆图:母亲端坐高堂,兄弟穿着鲜艳衣服迎接,婢仆忙着卸行李,子侄们准备酒菜。这些细节像家庭录像般真实,特别是"彩服"这个细节,暗示家人可能特意换了喜庆衣裳等待游子。
3. 恍如隔世
结尾用"王家钟会郝,宋家郊会庠"两个典故(暗指古代名门望族的兄弟才子),把现实团聚比作历史佳话。最后"疑梦幻"道出长久漂泊后的不真实感,"诉离肠"则让积蓄的情感终于释放,就像现代人久别重逢时那句"掐我一下,这不是做梦吧"。
全诗妙在将日常场景写出仪式感:归途是空间的穿越,点灯是温暖的召唤,换装是郑重的迎接,最终所有思念都融化在酒菜的热气中。这种跨越千年的归家情愫,今天打拼的游子依然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