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夜在湖上舟中与客人共饮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先,诗人提到“细雨霏微六月残”,说明这是一个细雨绵绵的六月夜晚,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青萍有客扣柴栏”描绘了客人来访的情景,青萍可能指的是湖中的浮萍,柴栏则是简陋的柴门,暗示了诗人生活的简朴。
“据床野老呼难醒,绕屋歌儿声更欢”这两句,诗人提到了自己卧病在床,难以醒来,而屋外的孩子们却欢声笑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总有相思连夜发,更疑解语晓风寒”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怀疑是否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境,尤其是在寒冷的清晨,这种孤独感更加强烈。
最后,“主恩未敢虚图报,白眼纷纷且自宽”,诗人表示自己不敢辜负主人的恩情,即使面对周围人的不理解甚至白眼,也只能自我宽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在雨夜中的孤独、思念和自我安慰的复杂情感,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坚韧。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