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隐居山林、贫病交加的文人,对过去荣光的怀念和现实中无力改变的无奈。
前四句勾勒出诗人的隐居生活:十年间像农夫渔夫一样在水边云间生活,住得偏僻家里穷,很少与人来往。门前小路长满青苔,清晨露珠凝结在上面;满头白发的自己只能孤独地面对青山。这里用"绿苔"和"晓露"的清新,反衬出生活的清冷;"白发对青山"的画面,突显了岁月流逝的苍凉。
五六句写生病时的温暖插曲:山里的僧人采药来给他治病,砍柴的邻居带着酒来陪他解闷。这些质朴的关怀,让清苦的生活有了人情味,也暗示他虽隐居但并非完全与世隔绝。
最后两句道出心事:心里还惦记着曾经受朝廷赏识的荣耀,但现在病弱得连爬出柴门都做不到。这种"想回却回不去"的矛盾,把隐居者表面恬淡、内心不甘的状态写得特别真实。柴门既是现实中的障碍,也象征着他与仕途之间的隔阂。
全诗妙在把隐居生活写得既诗意又实在:有青山绿苔的美景,也有缺医少药的窘迫;有邻里真情的温暖,也有壮志难酬的苦涩。诗人不美化也不抱怨,只是平静地呈现这种复杂状态,反而让读者更能体会古代文人"进不能兼济天下,退不能忘怀功名"的典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