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朱晦翁山中丹砂
丹砂九转世莫传,羽衣婀娜飞朝天。
凄然风露洗尘世,星斗一天随转旋。
空余丹鼎在岩际,夜夜虹光腾霁烟。
天遗紫阳弭绛阳,点石成玉公须专。
朝来金锁开洞府,丹火已灰当复然。
离龙坎虎玄又玄,不须人间询谪仙。
黄熊跑号青兕舞,争欲舐鼎严笞鞭。
岩头风高卷衣袂,嘶断玉龙云满川。
怡然上池漱琼液,鼓枻下濯丹溪泉。
云间双鹤傥未下,招隐为我歌长篇。
凄然风露洗尘世,星斗一天随转旋。
空余丹鼎在岩际,夜夜虹光腾霁烟。
天遗紫阳弭绛阳,点石成玉公须专。
朝来金锁开洞府,丹火已灰当复然。
离龙坎虎玄又玄,不须人间询谪仙。
黄熊跑号青兕舞,争欲舐鼎严笞鞭。
岩头风高卷衣袂,嘶断玉龙云满川。
怡然上池漱琼液,鼓枻下濯丹溪泉。
云间双鹤傥未下,招隐为我歌长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侠色彩的炼丹场景,核心是表达对道家修仙境界的向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开篇六句像电影开场镜头:先展示"九转金丹"这种传说中的仙药,接着出现穿着羽衣飞升的仙人。深夜山间,炼丹炉静静立在岩石上,炉中红光与夜雾交织,营造出神秘氛围。这里用"星斗旋转""虹光腾烟"等动态描写,让静止的炼丹场景活了起来。
中间八句聚焦炼丹过程:诗人认为紫阳真人(道家神仙)留下的炼丹术,能把普通石头点化成玉。通过"金锁开洞府""丹火复燃"等意象,表现炼丹术的神奇。特别有趣的是用"黄熊嚎叫""青兕跳舞"来拟人化炼丹时的火焰,说连神兽都想偷舔丹炉,却被鞭子驱赶——这种写法让严肃的炼丹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最后六句转入抒情:山风卷起衣袍,像玉龙般的云雾弥漫山涧。诗人想象自己饮用仙泉、划船丹溪,甚至希望云中仙鹤能为他唱一首招隐歌。这部分用"漱琼液""鼓枻下濯"等动作描写,把修仙体验转化为可感知的惬意生活。
全诗最妙的是把抽象的炼丹术具象化:用"点石成玉"比喻修行突破,用"兽类争舔丹炉"表现丹药吸引力。最后"招隐歌"的留白,暗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将道教思想转化为视觉奇观的手法,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修仙世界的瑰丽想象。
袁枢
(1131—1205)建宁建安人,字机仲。孝宗隆兴元年,试礼部词赋第一,授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除太学录,外补严州教授。喜诵《资治通鉴》,遂区别事目,分类编纂,辑成《通鉴纪事本末》。迁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修国史谓“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累迁权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宁宗立,知江陵府,寻为台臣劾罢,奉祠家居。另撰有《易传解义》、《辨异》、《童子问》等。